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在臺灣民間信仰裡,媽祖信仰占了相當大的地位,媽祖幾乎可說是臺灣人的共同信仰神,而在其農曆3月23聖誕日的前後,奉祀媽祖的大小廟宇更是熱鬧非凡,相繼舉行媽祖進香、祝壽等儀式。本次我所選擇的田野地在彰化縣社頭鄉舊社天門宮,於5月5日及6日所舉行的兩天一夜往鹿港謁祖進香活動。由於目前正在進行枋橋頭七十二庄媽祖信仰進香的相關研究,而舊社天門宮正為此七十二庄之一部分,於是選擇此地作為本次田野調查的對象。

一、進香緣由與沿革

舊社天門宮坐落於彰化縣社頭鄉,是舊社村、東興村、松竹村、廣福村的地方信仰中心。相傳乾隆時期先民來此地拓墾時,因信仰需求而至中國湄洲迎請媽祖神像回台奉祀,地方稱「舊社開基舊二媽」。但是,由於清國時期物資缺乏,各地雖有信仰需求,卻沒有財力與物力建廟,於是集中於枋橋頭天后宮供奉。當時主要由客家籍和漳州籍移民所組成的武東、武西堡七十二個庄頭,有感於與外界械鬥頻繁,遂成立枋橋頭七十二庄聯境,共同抵禦番害與沿海泉州移民勢力。除此之外,也形成媽祖聯合信仰組織,由七十二庄共同在枋橋頭媽祖廟街蓋廟,稱為「枋橋頭天后宮」,將聯境內的媽祖集中於此供奉,地方庄頭若有需求再來此請神明回庄,其中亦包含舊社天門宮的舊二媽。

枋橋頭七十二庄形成之後,原會聯合前往中國湄洲進香,後因海勢險惡、渡海不易,遂改為每12年前往鹿港天后宮進香,一去即是3年,枋橋頭天后宮因而改名為「枋橋頭天門宮」,名稱沿用至今。自1990年代開始,便改為每10年進香,一去3年,七十二庄的所有庄頭及會媽皆會參與進香盛事。

1912年(大正元年)時,舊社庄民將舊二媽從枋橋頭天門宮迎請回庄,並以竹材製成簡易廟宇奉祀,自此常祀於舊社庄內。1970年代後,因故脫離枋橋頭七十二庄的聯合進香隊伍,改為每8年獨自前往鹿港天后宮進香。近年來,進香頻率則變不固定,今年的進香即是為了慶祝2013年廟宇新建工程完工,所進行的謁祖進香活動。

 

二、2018年舊社天門宮往鹿港謁祖進香

由於進香日數為兩天一夜,過程中的儀式眾多,如出廟、團拜、交香、回鑾遶境等,無法一一備載,於是我選擇在此謁祖進香過程中最重要的「交香與舀火儀式」作為主要觀察對象。由於交香儀式在5月6日早上5點至7點間進行,為求完整記錄,我與舊社天門宮進香團同住於鹿港天后宮香客大樓一晚,以免錯過隔天交香儀式的進行。

在臺灣民間信仰對於時間的邏輯中,具界線概念的時辰通常都是靈力最強的時刻,例如子時(0-1時)、卯時(5-7時)、午時(11-13時)等皆然,舊社天門宮的交香與舀火的儀式即是舉辦於卯時(5-7時)。不過礙於鹿港天后宮早上5點半才開廟門的規定,舊社天門宮廟方人員並未於5點前就進去準備,而是等到5點30分廟門開之後才得以進入。

天剛亮、廟門未開支鹿港天后宮.JPG

天剛亮、廟門未開之鹿港天后宮

 

天后宮廟外之頭旗.jpg

天后宮廟外之頭旗

在天后宮廟外,有許多頭旗插在龍柱上。一般來說,廟宇中的每尊神明都會有專屬的頭旗,頭旗在神明外出時,具有替神明掃除前方晦氣、開路淨路的功能,所以頭旗也代表神明本身。若從廟會辦理的實務層面上來看,頭旗上書有宮廟名稱、主神名稱,在混亂吵雜的廟會現場,具有「辨識」的功能,令接駕宮廟或他地的執事人員容易認得彼此。此外,廟會中人山人海,高於常人數倍的頭旗也有為信徒指引的功用。圖2中所示的頭旗,其實就是舊社天門宮這次進香隊伍所有的頭旗,共有六支,代表本次進香隊伍計有六頂神轎,分別為舊社巧聖先師會、社頭山湖村受雲堂、社頭朝興龍天宮、社頭舊社武天宮、舊社天門宮副二媽、舊社天門宮開基二媽等。由此可知,舊社天門宮的進香活動,並非只有舊社天門宮本境的活動,還擴展至附近庄頭,如朝興村、山湖村等。除了舊社天門宮之外,參與進香之廟宇皆各自有乩童,其中,唯有受雲堂乩童為生理女性。

本次進香隊伍中,最後一頂神轎為舊社天門宮開基舊二媽,當第一天傍晚舊二媽要進廟前,進香的主角──香擔──會率先在其前面進廟,並直驅內殿。香擔多為木製,外貌為廟宇形式,越是講究的廟宇則香擔上的雕飾會越繁華。香擔內裝有香爐,香爐即是為了至進香目的地舀取香火所需,而本次舊社天門宮進香的主要目標便是舀取香火回本廟,以增強神明靈力與威信。進香時通常會設立專門負責香擔的香擔組,由圖3可知,香擔由木棍穿過,一前一後由兩人以肩挑著。由於香擔為進香中最重要的器物,為了防止無形煞氣或汙穢物前來奪取或搗亂,還有兩把貼著符令的黑雨傘緊貼著香擔,用以擋煞。除了黑雨傘之外,旁邊尚有兩把旗護衛香擔,稱為「龍虎旗」(如圖4),顧名思義,龍虎旗即為上繡龍、虎圖樣的旗子,與黑傘一樣也具擋煞功能,只不過持龍虎旗的人其生肖也必須是龍與虎,雖然現代社會已較少遵循此例,但舊社天門宮還是維持屬龍者持龍旗、屬虎者持虎旗的慣例。

進香主角──香擔組.jpg

 

 

進香主角──香擔組

香擔入廟情況.jpg

香擔入廟情況

 

三、交香舀火儀式

進香第二日早上5點30分一到,眾人即從廟門進入準備交香舀火儀式。鹿港天后宮由於是臺灣重要的媽祖進香中心之一,常常一天就數十團進香團前來,於是早就發展出一套處理進香事務的SOP流程,開廟門時已見神務人員皆已就定位,香擔中的香爐也已經取出,準備進行舊社天門宮舀火交香的儀式。

在臺灣民間信仰的思維中,香火靈力是最為重要的概念,唯有維持香火的鼎盛與接續,神明的靈力才得以延續,眾人才會受到神明的庇佑,而謁祖進香,便是回到祖廟舀取香火,接受靈力更為強大的補充,讓本庄民眾得以藉由神明的靈力加強,獲得更周延的庇佑。

待舊社天門宮眾人皆於廟前就定位之後,鹿港天后宮的神務人員開始一一捧請來進香的神尊「熁香火」(hah-hiunn-hué)。「熁香火」也是臺灣民間信仰觀的一個具體呈現,由專門人員捧請神尊在燒有束柴及香末的香爐上停留數秒,象徵神尊在最後離開廟宇前補充靈力,結束後即迎請上轎。在這過程中也十分講求大小與順序,神務人員會先從最一開始入廟的神尊開始,依序進行這個儀式至最後的開基舊二媽。在臺灣民間信仰的觀念中,最重要的主角通常會被置於最後,所以不管是在進香隊伍的順序安排、進入鹿港天后宮(入廟)的順序,以及最後熁香火的儀式,也會依循這樣的觀念進行。

當進香的神尊皆過完爐後,隨即舉行交香的儀式。舊社天門宮香擔中的香爐已經取出,置於鹿港天后宮香爐旁,由於舊社天門宮的香爐較矮,所以下面必須殿上金紙,令兩爐盡量同高。此時,神務人員將持續為兩爐添加束柴、香末,使香爐可以升起裊裊香煙,進行交香。

交香的場域一定會位在最重要的內殿,祖廟的爐所升起的香煙,會與進香宮廟的爐所升起的香煙互相交纏。若有乩童的廟宇,則會交由乩童來進行交香儀式的掌握,有些會拿七星劍在香煙交纏一段時間後將之剖開、有些則會直接大喊「好!」,表示完成交香儀式。但因舊社天門宮現無乩童,所以便請道士帶領眾執事團隊如主任委員、頭家爐主、進香總理等進行團拜儀式,由道士主誦祈福疏文,其餘拿香跟拜,團拜儀式約20分鐘。到了團拜儀式的最後,鹿港天后宮神務人員隨即拿起湯匙,將鹿港天后宮香爐的香灰,舀到舊社天門宮的香爐裡面三次,接著捧起香爐,以七星劍護在前方,交由進香大總理捧入香擔中,觀起香擔門後貼上封條,完成交香儀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eedom-Ri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